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面臨良好的政策環境,智慧城市已經被國家高層認同。將提升城鎮規劃建設水平,發展智慧城市。這就是智慧城市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壓力增大。智慧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內在現實需求,成為催生城市信息化的新浪潮。在國家相關政策和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推動下,2015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IT投資規模達到2480億元,年投資增長率為20.4%。截至2017年3月,我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未來的智慧城市發展趨勢
一、更多互聯網企業將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的快速轉變,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將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ヂ摼W企業將會以行業應用和云計算為切入點,通過開放的合作模式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同時,國家層面將通過財政改革、購買服務和政府引導等多種模式推動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
目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呈現合作大于競爭的特點。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多個層面,需要生態系統中的各類廠商共同合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需要通過建設模式的創新促進生態系統的衍變。因此,隨著政府和市場的合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必將在今后幾年快速轉變,從而有利推動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
二、大數據發掘將提升智慧城市體驗
移動互聯網的高速體驗為智慧城市應用推廣奠定了良好基礎;而IDC建設原本就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底層基石,隨著云技術的逐步成熟,各地的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建設均加入了云計算的概念,通過數據中心的云化建設,更大化地提升數據中心海量數據(603138)的支撐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智慧城市產業鏈的成員,如IBM、銀江股份(300020)等均開始在大數據方面加大投資,同時也將智慧城市平臺作為大數據獲取的來源。未來5G的快速發展在整合智慧城市平臺建設中,通過大數據發掘等方式實現智慧城市體驗提升和商業變現的成功案例將明顯增多。
三、民生類服務平臺涌現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目前國家在大力推進信息惠民工程的建設與實施,重點是解決社保、醫療、教育等九大領域的突出問題。民生類的服務平臺將在中國各地快速涌現,并且會結合政府的政務云建設,因地制宜,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在不同層級、不同區域和不同群體之間的覆蓋,以此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四、智慧城市物流轉實為虛
商品與服務數字化是實現電商的前提。城市空港、內陸港、保稅區等實體商品集散地將利用云平臺實現數字化倉儲、物流、分銷等一系列環節,在物流配送之外添加信息和支付,補足電商體系的鐵三角。
五、高速網絡的推廣將加速智慧旅游建設
2018年高速網絡5G的推廣,將突破數據傳輸的瓶頸,高速網絡在中國大范圍的推廣將會為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設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高速網絡的支持下,游客可以通過手機和平板等智能終端獲取位置定位、路線導航、天氣走向、尋找美食、酒店預訂、景點推薦、購物導航、互動分享、網上購票等多種服務,實現食、住、行、游、購、娛等多方位一體的旅游服務。
六、政企協同為主逐步替代政府投資為主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內容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政府若既抓管理又管運營,將極易導致城市發展財政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而借助民間資本的力量,將市場機制和經營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則可既拓展城市管理的綜合資源,又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質量。
七、智慧醫療將加快產業鏈整合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移動互聯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推動了智慧醫療行業快速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在醫療行業的不斷應用,智慧醫療作為新興的服務載體,為用戶提供了醫療健康服務保障,將會成為政府的重要抓手,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優化產業鏈,以緩解當前突出的醫療問題。
2018年智慧醫療的建設將會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產業鏈將加速整合。政府方面將逐步擴大區域衛生平臺的范圍,將更多的醫院、婦幼保健、疾控中心和藥房納入到區域衛生服務體系中來;市場方面將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進行模式創新,以滿足用戶健康方面的需求。
八、智慧社區將成為智慧城市入口的爭奪點
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智慧落地的觸點,是城市管理、政務服務和市場服務的載體,其中數字社區、智能家居、社區養老和智能生態社區等各類智慧社區項目層出不窮。隨著智慧城市的推廣以及新一代技術的普及,智慧社區的項目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九、政務云的采購工作將進入到發展快車道
各地方政府將會積極推進政務云的采購工作。各地政府應該重點研究和關注服務標準、服務安全及服務量化等方面的問題,在積極響應國家云戰略服務推廣的同時,結合自身發展,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自身的采購標準。
十、信息安全領域內的發展將為智慧城市的建設保駕護航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份,其建設的成效將會直接影響智慧城市的體現。而信息安全作為輔助支撐體系,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設信息安全綜合監控平臺,如何強化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重點。
2018年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2018年第17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共包含646項國家標準和11項國家標準修改單。其中涉及智慧城市建設部分標準,其中包括GB/T36622.3-2018《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與服務支撐平臺第3部分:測試要求》和GB/T37043-2018《智慧城市術語》兩項,為我國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實施和運營提供了指南。
我國大數據在政策、技術、產業、應用等多個層面均取得顯著進展。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各個領域都能夠實現“智慧化”的關鍵性支撐技術,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大數據在各垂直領域的應用和運營有望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發展前景的一個重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