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與社會
首先我們確定并明白兩個概念:
城市人口:從人口的統計口徑方面來說,城市人口指城區(鎮區)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該城市(鎮)半年以上,使用各項城市設施的實際居住人口。
城市社會要素:城市社會指以城市為主體的社會空間組織,城市社會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結構、城市生活方式、社會組織、社會心理、社會發展規律等。
人口要素對于城市規劃的影響:
(1)人口規模是決定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最基本標桿。
(2)人口結構指整體規模中特定組群的比重。
(3)人口分布是評價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工作地點、商業以及其他設施可達性的必要依據。
社會要素對于城市規劃的影響:
城市規劃作為一種公共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城市規劃中的主要社會目標包括:
(1)物質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協調。
(2)社會群體內部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
(3)保障社會底層群體的基本生活空間。
(4)改進空間環境滿足精神文化需求。
(5)社會與經濟、生態系統的統籌發展。
(6)規劃制定與實施中的民主決策。
下面我們說一下幾個常識概念:
戶籍人口:指當地公安派出所登記戶口的人口。
流動人口:指離開了戶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暫住人口:指離開戶籍所在地,在某一地區暫時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常住人口:指實際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指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的凈差值。
人口機械增長:指遷入城市的人口與遷出城市的人口的凈差值。
城市人口預測的方法:(具體計算方式請自行查找)
(1)綜合增長率法
(2)時間序列法
(3)增長曲線法
(4)勞動平衡法
(5)職工帶眷系數法
二、歷史與文化
(這一章關于城市歷史方面的內容就不說了,為啥呢,因為不重要!!!我們主要就城市文化與城市規劃這一方面說一下,為啥嘞,因為這個也不說就沒得說了!!!)
城市文化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1)傳統文化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城市的傳統價值取向可體現在城市的形態與規模方面,不同的城市文化也體現在不同的城市性質中(商業城市、政治城市、宗教城市等)。
(2)當代城市文化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首先在當代城市規劃實踐中,城市文化通過塑造城市規劃決策者(城市決策者、規劃師及公眾)的意識形態來影響城市規劃方案的編制。同時,通過制約城市規劃決策制度的法理基礎,直接干預規劃方案的選擇。
(3)歷史變革期的城市文化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在城市文化歷史變革期,城市文化思潮對城市規劃具有較大的沖擊力。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文化對當時的歐洲城市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
基于城市文化的規劃設計方法
(1)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通過城市定位詮釋城市文化形象。
(2)根據城市文化特征安排城市的空間布局。
(3)根據城市文化選擇城市產業發展。
(4)在城市設計階段通過對城市肌理的分析詮釋城市文化歷史。
(5)根據城市文化指導城市景觀設計。
(6)通過城市環境要素詮釋城市文化基調。